学院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前身为1958年3月成立的汉语教研室,2021年9月在中国语言学院基础上挂牌成立。
学院现有汉语言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两个本科专业。2011年维吾尔语专业被纳入自治区“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属于自治区人才紧缺专业,校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文化艺术、实践教学4个教研室和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3个行政教辅机构。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站设在我院,承担着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培训及测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工作。
学院立足新疆,面向全国,以培养“维汉双语互译”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人才为基本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了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助力乡村振兴语言实践”,在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积极服务社会。
专业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新疆,面向全国,围绕国家、自治区语言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以“维汉双语互译”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人才为基本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语言学基本理论、扎实的维吾尔语言基础知识和维吾尔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能从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传承工作,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新闻媒体从事语言文字和双语互译等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本专业属于自治区人才紧缺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目前有2门自治区级和2门校级一流课程。2011年被纳入自治区“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学生享受自治区财政相关优惠政策(免学费)。
未来发展:一是被推荐为免试硕士研究生,到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喀什大学等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二是进入党政、教育、公检法和安全等系统,服务于少数民族教育、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咨询电话:15999180607
汉语言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新疆、面向基层、辐射全国、兼及中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语言人才。根据社会需求,校内分方向培养:
(一)汉维互译方向:面向新疆单列类考生招生,考虑到汉维互译方向对语言基础的特殊要求,建议母语为维吾尔语的考生报考,母语为其他语言的考生谨慎报考。该方向通过强化语言学、文学、汉维互译、语言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培养能在党政机关、教育机构、文化传媒等领域从事双语互译、语言资源开发、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该方向针对普通类考生,面向全国招生。通过强化语言学、文学、文字学、词典编纂、语言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兼与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交叉,构建“语言文学+”多维知识体系,培养能从事公务员工作、中小学语文教学、融媒体语言技术服务以及海内外中华文化推广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形成交叉,推出“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模式,就业渠道宽泛。
未来发展:一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二是提供语言服务(汉维互译、数字化词典编撰);三是进入党政、教育、公检法和安全等系统,服务于少数民族教育、汉语国际推广、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咨询电话:15899169950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27人;博士6人,硕士37人;一名校级标兵,十余名校级十佳教学能手。
学院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8项;主编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7项,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12位教师先后获得厅局级和自治区级荣誉称号。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
咨询热线:0991-8762342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农大东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