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遇非遗,传承焕新彩——新疆农业大学非遗技艺展演盛大开幕!

发布者:郭璇发布时间:2025-10-17浏览次数:10

鼓点轰然炸响,疆鸿龙狮团的南狮身姿矫健,一跃而上高杆之巅,瞬间吐出“大展宏图,大吉大利”的醒目竖幅,台下老师与同学们的喝彩声此起彼伏。

2025年6月11日,新疆农业大学明德广场化身为非遗文化的海洋,一场以“青春遇见非遗,传承焕发活力”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技艺展演及互动体验活动在此热烈上演。

本次活动由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新疆农业大学)等多方联合主办,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精心承办,新疆农业大学各学院及新疆乐驿文旅小镇非遗文创产业基地等单位积极协办,共同打造了一场文化盛宴。

活动当天,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綦群高,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红等校领导悉数到场,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临湘等嘉宾一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

安占峰院长作为主持人,首先介绍了到场的领导及嘉宾,随后,林贵福主席作为嘉宾代表致辞,他深情地说:“感谢新疆农业大学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非遗技艺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綦群高副校长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指出新疆农业大学已连续第三年举办此类活动,旨在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

活动在疆鸿龙狮团的南狮爬杆表演中拉开序幕,精彩的表演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

农大华服社的华服表演《又见红楼》如梦如幻。

衡振华、罗万娅、杨欣的吟诵《大学》伴古琴伴奏,悠扬深远。

李尚俊的变脸绝技更是让人目不暇接,蓝脸瞬间变红脸,引得观众阵阵掌声。

此外,农大武术队的《禾下武魂》、音乐社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笔墨舞》等表演,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非遗传统技艺体验也热闹非凡,糖画制作区,唐颖绘梦团队的崔煜奇忙碌地为同学们绘制糖人,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王玉琦拿着刚制作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服务中心的卡通形象人物“小艺”糖人,笑容灿烂,对着镜头俏皮比耶,定格下这甜蜜一刻,糖人栩栩如生,香甜四溢。

茶艺区,空气中弥漫着袅袅茶香,两位来自中语学院的茶艺大师同学,身着传统服饰旗袍,现场演绎了完整的茶艺流程:温杯烫盏、投茶注水、凤凰三点头……行云流水的动作配合古琴背景音乐,将传统茶道的“和、静、清、雅”展现得淋漓尽致。

漆扇制作区尤其热闹,同学们排起长长大队,精心挑选颜料,制作精美扇子。教师代表程冬洁老师手持一柄刚完成的“如愿”祝福扇,笑容满面。

香囊制作区,学生们穿针引线,细心地将香囊原料填充进香囊,再选择自己喜欢的配饰仔细串好,一个个造型别致、色彩斑斓的香囊逐渐呈现在大家眼前。同学们兴奋地拿着自己制作的香囊,互相展示、分享,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   

最解压的莫过于新疆非遗文创产业基地的手工体验区,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哈萨克族擀毡工艺发财馕,一个个圆鼓鼓的小油馕、芝麻点点的芝麻馕在学生们手中诞生,栩栩如生。学生代表米宇涵笑言,自己制作的小馕饼虽不完美,但香气扑鼻,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书法、面塑、绒花制作等多个项目,让学生们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此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非遗文化游戏体验环节,项目有套圈、踢毽子、投壶、五子棋、陀螺、花样翻绳、空竹、非遗知识问答等8个项目,同学们在游戏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现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让广大师生在体验非遗技艺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院长安占峰表示,学校将继续推进非遗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弘扬工作,通过开设非遗课程、成立相关社团等方式,让有着千年历史的非遗技艺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未来,新疆农业大学将持续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