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新疆农业大学在八一礼堂学术报告厅举办了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新疆农业大学选拔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决赛,八一礼堂学术报告厅的灯光为经典而亮,声音为情怀而颤,在掌声与感动中,此次决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出席此次大赛的领导有,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赵红琼老师、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文革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马志强老师、新生学院党委副书记阿布都哈力克·吉热拉老师、共青团新疆农业大学委员会王宇譞老师。
星光熠熠,经典回响
比赛伊始,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文革用温暖而有力的开幕词,为我们点燃了这场声音的盛宴。现场座无虚席,师生们共同期待着这场与千年文脉的深情对话。
随后,12组从初赛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依次登台,以声音作为画笔,为古老的文字赋予全新的生命力:
我们听见了洞庭烟波之上的忧思与旷达(《岳阳楼记》)。
看见了春江潮水连海平,皎皎孤月轮映照下的永恒哲思(《春江花月夜》)。
感受着穿越烽火、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不朽》)。
少年意气风发,振聋发聩的呐喊激荡人心(《少年中国说》)。
以青年视角,讲述婉转动人故事的《月光下的中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豁达与思念在集体吟诵中流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汉服翩翩,雅韵悠悠,一曲琵琶行穿越时空而来(《汉服雅诵琵琶行》)。
黄河之水仿佛在声浪中奔涌,诗仙的狂放不羁感染全场(《将进酒》)。
铿锵有力的誓言,宣告着中华少年的责任与担当(《中华少年》)。
庄严的旋律在心中激荡,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国歌响起》)。
特别献礼:月光铺满舞台
在紧张的计分间隙,我们迎来一份特别的礼物——社会人员组带来的《月光下的中国》。没有比赛的硝烟,只有纯粹的诗意流淌。温柔而坚定的诵读,如月光般倾泻,勾勒出祖国山河的静谧与壮美,为决赛之夜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柔光与深情。这份直接晋级新疆赛区的精彩,已让我们提前感受到了更高舞台的魅力。
最激动人心的颁奖时刻
个人组:
金奖(一等奖)
黄铭《岳阳楼记》
银奖(二等奖)
张彩虹《不朽》
吴婧璇《少年中国说》
铜奖(三等奖)
陈永轩《春江花月夜》
李艳飞《月光下的中国》
鲁孜《不朽》
团队组:
金奖 (一等奖)
《国歌响起》团队
银奖(二等奖)
《将进酒》团队
《水调歌头》团队
铜奖 (三等奖)
《汉服雅诵琵琶行》团队
《中华少年》团队
曲终情未散,经典永流传
两个半小时的诵读盛宴,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更是一次涤荡心灵的青春共鸣。选手们用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演绎,让我们再次触摸到中华经典的温度与力量。
评委代表邹洪民老师点评认为: 选手们演绎经典气韵生动,如《岳阳楼记》情思深沉,《国歌响起》精神饱满,展现了声音艺术的感染力,让经典焕发时代生命力。
大赛虽已落幕,但经典的种子已在心田播下。愿这诵读之声,常伴你我,在墨香文韵中,共同守护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